燃烧器的点火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?
在燃烧器点火过程中,安全操作是避免爆燃、火灾等事故的核心,需严格遵循以下安全事项,从设备检查、操作规范到应急处理全面把控:
一、点火前的安全检查(杜绝隐患)
- 燃气系统密封性:
- 用肥皂水涂抹燃气管道接口、电磁阀、压力表连接处,观察是否冒泡(禁止用明火查漏),防止燃气泄漏引发爆炸。
- 确认燃气压力在规定范围(如天然气正常压力2~3kPa),压力过低可能导致点火失败,过高易引发脱火或超压。
- 通风与吹扫有效性:
- 检查风机运转是否正常(无异常噪音、振动),风门开度是否在吹扫位(全开),确保炉膛吹扫时间足够(≥30秒),排尽残留燃气。
- 点火部件状态:
- 点火电极表面无积碳、裂纹,间距保持2~3mm(可用塞尺校准),避免因电极老化导致火花微弱或不放电。
- 火焰探测器(UV管/光电管)表面无灰尘、油污,确保能准确检测火焰信号(可用遮光测试其响应灵敏度)。
二、点火操作中的安全规范(防止误动作)
- 人员防护与监护:
- 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,站在燃烧器侧面(非正前方),避免点火时火焰喷出灼伤。
- 现场至少两人配合,一人操作,一人观察火焰及仪表状态,发现异常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钮。
- 禁止频繁点火:
- 若首次点火失败,需等待风机吹扫10~15秒后再尝试(防止未燃燃气积聚),连续3次失败必须停止操作,排查故障(如燃气压力、电极、探测器)。
- 禁止手动强点火:
- 严禁绕过控制器强制给点火变压器通电(如短接线路),或在燃气压力异常时强行点火,避免失控爆燃。
三、点火后的实时监测(预防异常燃烧)
- 火焰状态观察:
- 正常火焰应为稳定的蓝色(天然气),无黄焰、脱火(火焰飘离)或回火(火焰倒灌)现象。黄焰可能因空气不足(需调大风门),回火需立即关小燃气压力,检查喷嘴是否堵塞。
- 仪表数据监控:
- 查看燃气压力表、风压表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,燃烧器运行噪音是否均匀(异常噪音可能是风机失衡或爆燃前兆)。
- 用烟气分析仪检测排烟中的CO含量(应<100ppm),若超标需调整空燃比,防止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。
四、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(降低风险)
- 燃气泄漏处理:
- 若点火前或过程中闻到燃气味,立即关闭燃气总阀,打开门窗通风,禁止启闭任何电器(防止电火花引燃),待气体散尽后排查漏点。
- 爆燃或火灾应对:
- 一旦发生爆燃(炉膛巨响、火焰喷出),立即切断燃气和电源,使用现场灭火器(如干粉灭火器)扑救初期火灾,同时撤离人员并报警。
- 故障停机流程:
- 点火失败或运行中火焰熄灭时,控制器会自动切断燃气,但需确认电磁阀是否关闭(可听阀瓣动作声音或触摸管道温度),防止燃气持续泄漏。
五、日常维护的安全强化(源头防控)
- 定期安全装置校验:
- 每年委托专业机构校准燃气压力开关、安全阀(整定压力为工作压力1.1倍),测试火焰探测器响应时间(应<3秒)。
- 禁止擅自改装设备:
- 不得私自调整燃烧器参数(如点火时间、风门限位),或更换非原厂配件(如劣质电磁阀),避免破坏安全联锁机制。
- 操作人员培训:
- 新上岗人员需通过燃烧器安全操作培训(如熟知点火流程、故障代码含义),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,定期组织应急演练(如燃气泄漏处置)。
咨询热线
400-6222-357